一、為遏阻並有效打擊走私及偷渡集團違法產業鏈發展,海洋委員會自108年起主責定期召開「行政院查緝走私偷渡聯繫會報」,整合各查緝機關能量。
二、該會報針對近期中國偷渡客搶灘偷渡及加強高風險潛逃對象監控等議題進行討論,促請各主管機關積極研議修法加重罰則提高嚇阻力,同時提高民眾檢舉成功通報獎勵,以期達成遏阻犯罪源頭目標。
三、透過會報整合跨部會查緝能量,有效解決各機關執行查緝窒礙難行之處,積極查緝槍、毒、走私、非法入出國等犯罪,提升查緝走私及偷渡成效,以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海洋委員會開放資料包含:預決算、地方政府補(捐)助、生物多樣性分析、海洋廢棄物統計、海域水質監測、海象觀測(風浪、潮位)、災難救護、取締非法越區捕魚等統計資料,範圍涵蓋海洋政策、保育、研究及安全等多元領域,並持續增加。這些資料都可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https://data.gov.tw/)免費下載使用,透過公開透明的資料共享,讓全民都能參與海洋事務、共創創新應用。
我國目前參與目前實質參與12個海洋國際組織,其中8個以官方名義參與,4個以其他名義參與,性質以漁業管理性質為主,海洋保育及海事安全相關組織則較為缺乏。因此,本會將依據本會業務推行現況,積極推動海洋國際組織參與事宜。
附:(1)官方名義:亞太經濟合作(APEC)、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CCSBT)延伸委員會(EC)、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Cospas-Sarsat)、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IATTC)、北太平洋鮪類及似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SPRFMO)及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2)非官方名義: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國際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太平洋島國論壇(PIF)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下屬「漁業委員會」(FC)。
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教育、海洋永續資源、海洋環境管理、海洋產業、海洋保育及海域安全等其他與本會及所屬機關(構)業務相關計畫及活動。